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办公室文件
发布机构: 侯马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索 引 号: 11140981012790572U-2/2022-00015
标     题: 侯马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侯马市建筑和拆迁工地扬尘污染 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2-04-01
文     号: 侯政办发〔2022〕15号 发布日期: 2022-04-01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 题 词: 建筑、污染防治
【字体:

各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侯马市建筑和拆迁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侯马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侯马市建筑和拆迁工地扬尘污染防治

实施方案

为规范我市建筑和拆迁施工工地环境管理,有效防治扬尘污染,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扬尘防治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扬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筑物拆除等工程施工活动的扬尘防治和管理。

三、工作目标

全市所有拆迁、建筑施工等各种工地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百分百”(施工工地100%围挡、裸土和易扬尘材料100%覆盖、施工道路场地100%硬化、驶出车辆100%冲洗、土方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四、措施要求

(一)房屋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标准

1施工现场围档

(1)施工现场应沿四周连续设置封闭围挡,在主要出入口处设置大门,门头设置企业标识,围挡设置应安全可靠。市区主要路段的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应低于2.5m;一般路段围挡高度不应低于2m。距离交通路口20m范围内占据道路施工设置的围挡,其0.8m以上部分应采用通透性围挡,并应采取交通疏导和警示措施。

(2)施工现场应优先选用装配式硬质围挡,鼓励外侧铺贴3cm厚仿真塑料草皮。 围挡一律喷涂为灰色(国标色卡 GSB05-1426-2001),不得使用红蓝彩钢。围挡外侧应设置不少于 30%的公益广告,做到整体布局协调、整洁美观,落尘应定期清洗。围挡底部应当密封,不得有泥浆外漏。围挡顶端应设置喷淋系统,喷射水雾方向应向工地内部倾斜。禁止倚靠围挡墙堆放物料、器具等。

(3)施工单位应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围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定期巡查,恶劣天气条件下必须进行重点检查,出现破损及时更换。工程结束前,不得拆除施工现场围挡。

2车辆冲洗设施

(1)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包括冲洗平台、冲洗设备、挡水带、排水沟(沟宽×深≥300×300mm,排水坡度应大于3%)、三级沉淀池(池体容积≥4m³),冲洗设施宜采用冲洗平台(出水量应不低于50m³/小时)及设立循环用水装置。因受场地等条件因素影响,不具备设置自动冲洗设施的工地出入口,应配备高压水枪的人工冲洗设施,车辆冲洗装置水压不应小于0.3MPa。冲洗设施应从工程开工之日起设置,并保留至工程竣工,对损坏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2)出场车辆应冲洗干净,车身外部、车轮、底盘处目视不得粘有污物和泥土,严禁带泥出场。 施工工地应建立车辆冲洗制度和冲洗台账,设专人负责对出场车辆清洗和登记,定期清理排水沟、沉淀池,确保场区无积水,防止污水外溢污染道路。

3场内道路硬化

(1)施工现场应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局出入口、主要道路、临时道路、材料堆场、加工区、仓库等进行地面硬化,可采用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鼓励采用可重复利用的钢板、预制块材等铺装,并应满足现场承载要求。

(2)主要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3.5m,并且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和路沿石,防止雨水、泥土污染道路。

(3)施工现场应建立保洁制度,设专人负责卫生保洁,配备洒水车,定时对施工现场路面进行冲洗降尘。遇到干旱和大风天气时,应增加洒水降尘次数,保持路面清洁不起尘。

4裸土、物料覆盖

(1)施工现场大门入口处、生活办公区等区域应进行绿化。施工现场裸土及其他易起尘物料应使用不低于2000目防尘网进行覆盖或种植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覆盖要封闭严密、连接牢固,绿化要及时、合理。施工现场内堆放超过24小时不扰动的裸土应进行覆盖。

(2)暂不能开工建设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3个月不能开工建设的,应进行绿化、铺装或遮盖。

5湿法作业

(1)施工现场进行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活动时,应采取喷淋、喷雾等湿法降尘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施工、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

(2)基坑土方开挖时,应在基坑四周设置雾状固定喷淋装置,喷头水平间距不大于5m,设置于临时防护架上。对于基坑周边固定喷淋装置无法覆盖的中心区域和其他场平工程,应增设移动式雾炮。施工现场每2500m2占地面积设置移动式雾炮洒水车不得少于1辆。

(3)施工现场进行清理、钻孔、铣刨、爆破、拆除、切割、开挖、现场搅拌等作业时,应在密闭空间进行或采取洒水喷淋等湿法作业进行施工,防止微尘、碎屑、纤维飘散。

6车辆密闭运输

(1)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工程渣土(建筑垃圾)运输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使用合规车辆,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人员管理。渣土运输车辆必须采取覆盖措施,宜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装载不得冒出车辆栏板,防止道路遗撒。

(2)建筑垃圾及渣土运输单位应向主管部门上报车辆运输路线,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大气办审批,并安排专人对其运输车辆及运输沿线进行巡视,确保车辆按核准的线路、时间行驶,并运送到核准的处置地点,不得随意变更、随处倾倒。

(3)施工现场应建立和完善出入口保洁和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清洗和登记、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出场车辆符合要求,不污染城市道路。施工道路通行机动车的,施工单位应每天派专人进行清扫,随时洒水降尘。

7监控监测设备

规模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建筑面积5000㎡以上或土方开挖1000m³以上)出入口和主作业区等处全部安装微型监测器和视频监控,对施工扬尘实时监控,并与主管部门联网。视频监控记录保存三个月以上备查。

8非道路移动机械

建筑工地内所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必须符合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并完成编码登记、号牌发放和使用信息登记,同时严格使用国六标准以上柴油,不达标机械一律不得入场。

9大风天气作业要求

4级以上(含4级)大风天气时不得进行土石方作业。

(二)市政道路设施工程扬尘治理标准

1标牌设置

市政道路设施工程必须设置“一图一牌两制度”:《施工工地平面布置图》《施工工地扬尘治理监督牌》《车辆冲洗制度》《清扫洒水制度》,因实际情况需要拆除相关标牌设施的,需将《施工工地扬尘治理监督牌》设置于醒目位置。

2工地围挡

市政道路设施工程必须按规范标准设置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5m,围挡设置必须做到坚固、稳定、整洁并设置相应警示标志,优先选用装配式硬质围挡,鼓励外侧铺贴3cm 厚仿真塑料草皮。围挡一律喷涂为灰色(国标色卡GSB05-1426-2001),不得使用红蓝彩钢。

3车辆冲洗平台

市政道路设施工程除在固定的大门口处设置标准冲洗平台外,在临时出入口也必须设置冲洗设施。

4场地硬化、洒水降尘措施

(1)市政道路设施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扬尘污染控制措施经建设、监理单位审批,并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后方可执行,审批后严格按方案执行。

(2)当日不施工的裸露土方作业面必须全面覆盖,当日确实需要施工的作业面应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3)市政道路设施工程的加工区、物料堆放区和生活办公区地面必须 100%硬化处理,硬化区域100%洒水降尘;施工现场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应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土方作业配置满足要求的雾炮洒水车进行湿化作业,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

5物料覆盖

市政道路设施工程易产生扬尘的物料100%全覆盖,并做好材料的标示标牌。

6垃圾处理

施工现场内垃圾应及时清运,特殊情况当日无法清运需集中堆放并覆盖,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7门前防尘治理

门前卫生保洁范围为:门前(左、右)20米,确保无浮土、扬尘。

8视频监控

(1)规模以上土石方工程(土方开挖1000m³以上)必须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与主管部门联网。

(2)所有工程出入口需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监控设备要保证完好、运行正常。视频监控记录保存三个月以上备查。     

9便民通道设置

不能中断交通的,应设置便民通道,便民通道应当整洁硬化。道路设施工程要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的方式施工,路基土方填筑时,及时碾压并辅以洒水降尘。

10非道路移动机械

必须使用符合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并完成编码登记、号牌发放和使用信息登记,同时严格使用国六标准以上柴油。不达标机械一律不得入场。

11大风天气作业要求

4级以上(含4级)大风天气时不得进行土石方作业。

(三)拆除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标准

1工地围挡

施工场地边界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连续设置硬质封装围挡。拆除完工后的待建场地不能开工建设的,应对空地进行覆盖或绿化。

2编制拆除作业扬尘防治方案

拆除作业前,应按照“先喷淋、后拆除、拆除过程持续喷淋全覆盖”的原则编制扬尘防治方案。

3湿法作业

拆除作业时,应采取湿法作业、分段拆除,缩短起尘操作时间。在人口密集区及临街区域进行拆除作业时,宜设置防护牌架并外挂密目网。使用机械或机具钻孔破碎结构构件时,应采用带水施工工艺,防止产生扬尘污染。在进行破除施工时,每台挖机应对应配备一台雾炮机进行降尘。

4车辆冲洗

工程主要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卫生保洁人员,负责洒水抑尘,清除浮土、积灰,冲洗地面和车辆,保证施工场地和出场车辆清洁。

5渣土苫盖

建筑土方、渣土、垃圾应当及时清运至指定场所处置,在场内临时堆存的,应当采用覆盖标准绿色防尘网(不低于2000目每100平方厘米)等防尘措施;不得在施工现场围挡外堆放。

6大风天气作业要求

4级以上(含4级)大风天气时应停止拆除作业。


解读文件:侯马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侯马市建筑和拆迁工地扬尘污染 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手机端入口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山西省侯马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侯马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1001650-1号  网站标识码:1410810005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侯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8102000039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