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侯马 > 人文旅游

新田历史——(13)之文公称霸

2017-12-12    来源:侯马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字体:

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辗转八国,历经艰难,饱尝风雨。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史称 “晋文公”。众所周知,晋文公开创晋霸业,霸业保持长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文公能在回国后短短四年就称霸中原,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春秋时期的“国际”情况是:自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室就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大国之间逐鹿纷争,称霸中原的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去世后,齐国大乱,已没有称霸中原的能力;宋襄公欲继承霸业却兵败于楚;秦国虽崛起,但居于边陲之地;南方楚国虽强,但中原诸侯认为楚人出身低微,要成为中原霸主各诸侯国都难以接受。如此一来,就为晋国称霸中原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国际条件”。 再有晋国内部的情况,晋文公一行长期流亡在外,困难和挫折磨砺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同时也由此体会到社会下层的疾苦,了解各国的实力。对于强国是如何富民治国,弱邦又是怎样失国一系列问题,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这也就为晋国称霸中原创造了主观的条件。回国后文公面对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早已失去大国风范的晋国,又实行了一套符合晋国国情,切实可行的政策。他以惠公党同伐异的失误为戒,制订了与其相反的宽容、任贤、赏罚分明、不计前嫌的政策。

晋国大夫吕甥、郤芮是惠公夷吾的追随者,文公回国后,他们怕遭到报复,于是想先下手为强,杀死文公,密谋要焚烧文公居住的宫室,但这个计划被寺人披听到了。这个寺人披是谁呢?春秋“骊姬乱政”时,由于骊姬向晋献公进谗言,晋献公曾派人追杀重耳和夷吾,迫使他们出逃,当时晋献公派的就是寺人披。惠公夷吾继位后,为消除心头之患,也曾派人潜入中山暗杀重耳,惠公所派的还是寺人披。所以寺人披就觉得自己曾经两次追杀重耳罪孽深重,就想把吕甥、郤芮的计划告诉文公来减轻自己的罪过。可是他心里七上八下的,怕文公不接见自己,即便接见了也不会听信自己的话。他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求见文公,没想到文公不计前嫌接见了他,听了他的报告后,就秘密出行,借助秦国的力量铲除了吕甥、郤芮一伙,寺人披又得以重新任用。当年跟随重耳出逃的随从中有一个叫头须的,专门给重耳掌管财务,但由于经受不起一路的困难和挫折,就盗取了全部财物逃回了晋国。使文公一行陷入困境,雪上加霜。就是这个头须他听说文公不计前嫌,对刺杀过他的寺人披都重新任用了,于是也来求见文公,文公同样以政治家的风度接见了他,并赦免了他的罪过。这两件事情充分的证明了文公不计前嫌,只要是对晋国发展有用的人才他都会启用。除了不计前嫌的任用人才之外,在治理国家方面文公修明政治,施惠于百姓,对追随流亡者和功臣们都一一进行了封赏。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这里所说的文公修政,施惠百姓,指的是文公即位后,对百姓实行了一套比较宽松的政策,鼓励百姓们改革生产工具,还奖励他们开垦荒地,增产粮食,发展生产。对内救济灾民,借款给困难者,减轻人民的赋税,帮助人民摆脱生活上的困境。还释放了一些因债务负担沉重而沦为奴隶的人,这样一来就解放了一批生产者,发展了生产力。同时他还下令减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役负担,他在位期间几乎没有大肆修建过宫殿。即便是国家有的工程非干不可,也尽量避开农忙的季节。文公还减少了各项开支费用,绝不铺张浪费,攒足银两以备荒年和战争时使用,这是文公对内进行的一些惠民的政策。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的调整了生产关系,缓和了国内阶级之间的矛盾。对外,文公下令减轻关税,搞活流通,促进开放,吸引各国商人入晋经商。为保障社会安宁以及各国商人的安全,他还下令加强治安,以“除盗贼”而“利商旅”。 晋国呈现出了一片安定繁荣的大好局面。

正当晋国逐步恢复元气的时候,却从周王室传来了内乱的消息,当时的周天子是周襄王,他的异母弟弟王子带发动了叛乱,赶走了周襄王,自立为天子居于温(今湖南省温县西南)。晋国君臣都认为这是个树立晋国国际威望的好机会。晋大夫狐偃就给文公出主意,他说:“要想提高晋国在各诸侯国中的影响,莫过于勤王,勤在这里是指帮助的意思,他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晋国有这样的先例,西周晚期晋文侯保驾周平王东迁洛邑,巩固了东周初年的政权,文侯也就成为我们晋人引以为傲的榜样。”虽然这时文公刚回国不久,“骊姬乱政”及惠、怀两代国君对晋国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但他依然不愿放弃这个使自己取信于民的机会。于是文公点兵,分左右两师出兵,左师去迎接周襄王,并护送襄王进入成周。右师首先将王子带所在地“温”团团围住,一举攻克,俘虏了王子带。最后将他杀死在隰城(今河南省武陟县)。

晋国速战速决,独自平定了王子带之乱,这在诸侯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并增强了文公治国称霸的信心,也一洗自惠公以来,晋国朝野受制于秦的耻辱,重新唤起了晋献公时代那种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

除了这些改革外,文公还对军制进行了改革。《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载:“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公元前633年文公在被庐训练军队,被庐在什么地方,史书中没有记载还无从考证。文公把军队在两军的基础上,改为上、中、下三军。每军都设将,和佐各一名,将为主帅,佐为副手。其中中军将统帅全军,是国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政长官。文公改变了原来由国君为全军统帅的旧体制,而是择贤能者而为之,晋国从此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正是依靠这支训练有素的大军,文公才能在城濮之战中,一举击败强国楚国,开创了晋霸业成为中原盟主。



  

手机端入口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山西省侯马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侯马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1001650-1号  网站标识码:1410810005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侯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8102000039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